一. 泡沫混凝土行业存在的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泡沫混凝土行业近年已驶上快速发展的高速公路,但横向与混凝土和水泥制品领域的其它行业如管桩业、商品混凝土业等相比,行业的整体规模还很小。与混凝土和水泥制品之外的其它建材行业相比,更显得弱势。但泡沫混凝土的发展态势又如此之好,令人振奋。如何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和有利发展条件,实现泡沫混凝土行业的快速发展,是摆在全行业面前的首要问题,应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泡沫混凝土从1990年前后重新在我国萌芽,到上世纪末开始应用,至今已经20年。如此漫长的20年,才形成这么一个小小的规模,实在太慢了。而我们企业的规模更小,多是作坊式和施工队式。同时期一起萌芽的行业如乳胶漆、纯净水、防盗门、抛光砖、塑钢门窗等等,都已形成很大的行业规模,而泡沫混凝土却在20年后的今天才刚刚迈步。
近来,我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并进行了深刻地分析。现在,我得出的结论是:泡沫混凝土行业发展缓慢,除受我国经济水平的制约所导致的市场条件不成熟等客观原因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在我们行业本身。即我们行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在近20年的发展中我们的行业没有找到大宗主导产品,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没有进入建筑主体领域,因而得不到大块市场份额,引不起国家的重视和支持。
泡沫混凝土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建筑保温,建筑保温的主体是外墙和屋面,其主导性应用是外墙结构自保温和屋面结构自保温。因此,外墙结构自保温和屋面结构自保温产品,才是建筑保温的大宗主导材料。
综观国外泡沫混凝土的发展,均是以大宗建筑结构保温产品为主。苏联1938年建设的第一个泡沫混凝土项目,就是大型泡沫混凝土砌块厂。随后,在1938-1958年的20年间,他们建设了一大批泡沫混凝土工厂,生产的产品均是泡沫混凝土砌块、大型屋面板、外墙和内墙板。他们出台的国家标准,也都是关于这些产品的。在前苏联1957年出版的A.T.巴拉诺夫《泡沫混凝土和泡沫硅酸盐》一书中,他曾详细介绍了当时雷特卡林泡沫混凝土厂、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基泡沫混凝土厂等大型国营企业批量生产这些产品的情况。除前苏联外,当时,德国等泡沫混凝土技术较发达的北欧国家,则多以泡沫混凝土砌块为主。今天,德国利玛公司向我国推广的,也是泡沫混凝土砌块生产线。从国内看,前苏联1953年帮助我国东北在哈尔滨建设的第一条泡沫混凝土生产线,生产的也是泡沫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并成功用于哈尔滨电表仪器厂的屋面。
但我国泡沫混凝土由于历史的复杂原因,却是从屋面现浇保温层及地暖现浇绝热层开始,并始终以此为主。泡沫混凝土砌块、墙板、屋面板等大宗主体产品,除华丽联合公司、太空板公司生产之外,其它企业生产甚少,没有形成行业规模和广泛应用。
现浇屋面保温层和现浇地暖保温层,如今是泡沫混凝土行业赖以生存的两大主导产品。二者的产量应该占全行业总量的80%以上,我们的企业不论是生产设备的、生产发泡剂的、生产施工的基本上都以这两大产品为中心。而这两大产品,却不属于建筑结构材料,而属于非结构保温材料,只用于非结构的保温层。这样,我们的产品就没有进入建筑最核心的部分:外墙及屋面结构保温。这等于我们的主导产品不是建筑的主导应用产品。我们的产品没有打中市场的要害,相当于在市场的外围打游击,没有成为占据市场中心的主力军。事实上,泡沫混凝土至今仍属于建筑材料主体市场的游离行业。
我们泡沫混凝土行业企业规模这么小,缺乏大批大型骨干企业,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主导产品为现浇屋面和地面,几个人一套发泡机拉到工地去施工,无法产业化生产,形不成多大产值,产品附加值低,生产方式粗放。因此,那些有雄厚实力的大企业是看不上我们这种小打小闹的经营方式的。大型企业投资的是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大宗主导产品,而不是我们这种现场的、小规模的、零散的、粗放的小宗辅助产品。
在建筑保温这一最大领域之外,泡沫混凝土在国外的研究和应用热点主要集中在高附加值的高技术领域,特别是吸声隔声、削波吸能、耐火保温等。像泡沫混凝土机场阻滞产品,每立方卖到了2万元,吸音产品也卖到了每立方3000-8000元。而我们的现浇地面、屋面,每立方才卖到二三百元,附加值太低,技术含量太低。这也是大型企业看不上泡沫混凝土行业的一个原因。而目前,这些高技术领域,我们的企业由于缺乏研发能力,没有技术支撑,基本上没有进入。
令人高兴的是,我国如今的高速发展,已创造了上述高附加值泡沫混凝土的应用机遇和条件。例如,机场安全防护,已用上了泡沫混凝土,军事工程防爆材料,也在加紧研发,地铁吸声材料、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吸声屏障、建筑吸声材料、耐火保温材料等高端产品,都已产生了需求。虽然市场条件已经形成,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这些高端应用市场我们还没有主动进入,十分可惜。建议各企业加快研发步伐,使这些仍然空白的市场得到填补。
综上所述,泡沫混凝土行业在建筑保温领域缺乏大宗建筑主体产品,在特种应用领域缺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游离于主体市场之外,致使行业发展缺乏后劲,制约发展,制约规模化形成,是我们行业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产业转型是行业当务之急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要想使行业做大,早日形成规模,使我们企业与行业同步发展,在将来能成就一批大型企业,那就要尽快实施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产业转型的战略,使我们的产品能进入建筑保温主体材料市场和高技术产品市场。只有确定这一正确的发展战略,才能使我们的行业在将来成为一个混凝土和水泥制品界的大行业,甚至整个材料领域的大行业。
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产业转型的具体内容如下:
1.将以现浇为主、制品为辅的产业结构,逐步调整过渡到以工厂化制品产业为主,而现浇产业为辅。
2.将以屋面保温层、地暖保温层为主的产品结构,逐步调整到以墙体自保温、屋面自保温等结构保温产品为主,而以屋面现浇,地暖绝热层现浇为辅助产品。
3.将以小产品、小市场、小领域为主的生产格局,逐步调整到大产品、大市场、大领域为主的生产格局。
4.将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为主的应用领域逐步扩大到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为主的特种应用领域。
5.在现浇领域,将从以现场搅拌的不文明不环保的生产方式,逐步调整到以生产商品泡沫混凝土的生产方式。
6.将以跟着市场感觉走的被动发展模式,逐步调整到引导市场、开发市场,让市场跟着我们走的主动发展模式。
经过上述战略调整以后,力争在3-5年的努力之后,使我们的产品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大变化,实现全行业产业转型的宏大计划和目标。在几年以后,我们希望看到,我们的泡沫混凝土队伍,将不再是一群游击队式的施工队,而是一支装配着先进大型生产线,具有大宗产业化产品主导市场的大型企业集团军。
调整产品结构,实现行业的产业转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经过全行业长期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决不可能在一两年中就能一举成功,也不是靠几个人或几个企业就能办到。但我们必须立即行动,从现在就做起,尽快转变自已的经营思路,重新制订企业的发展计划,逐步地、循序渐进地调整产品结构,争取在近几年内能够实现各自企业的产品转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原来地暖绝热层及屋面保温层等主营业务。有些企业像沈阳欣宽、洛阳昌惠、江西京虹、江苏易能等,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企业形象,有了市场基础,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做下去。但在做好原有产品,原有市场的同时,应该谋划将来的产业转型,实现逐步过渡。在这方面,驻马店永泰公司等企业,已经起到了示范作用。他们在做好屋面、地暖两个领域的现浇的同时,于去年新开发了墙体现浇,比别的企业在调整产品结构上早走了一步,对我们的产业转型发挥了带动作用。其它企业也应该在这方面加快步伐。
三. 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转型的几个原则
(1)根据企业情况,量力而行,因地制宜;
(2)循序渐进,逐步过渡,既不能不做,也不可操之过急;
(3)先小后大,先易后难、从一个产品重点突破;
(4)不可脱离原有的技术基础,要在原有基础上调整;
(5)以老养新,以老促新,巩固好原有老产品,用原有老产品的赢利来开发新产品,积累资金,为转型打下资金基础。
四. 结论
目前,泡沫混凝土行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实施产业转移,势在必行,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我们行业应该积极实施这一发展战略,及时行动,从单纯的从事屋面现浇、地暖现浇的狭小领域里走出来,向产业化制品领域发展,使行业迅速成长为混凝土领域最大的特种混凝土行业。